“今天我朋友圈都炸了,我在说服喜欢SZA的小姐妹一起去,今年还有‘发电站’和‘诺有缸’……”
写这篇文章的当下,乐迷朋友小计正在兴奋地向我通报战况:今天正逢2024年Fuji Rock公布新一批艺人名单,今年的阵容大致成型,除了SZA、KRAFTWERK、Noel Gallagher等大牌、老牌之外,还有诸如Peggy Guo、Girl In Red这样在当下年轻人中颇有人气的新一代炸子鸡。
Fuji Rock 2024
从最早的富士山下,到后来的新潟,Fuji Rock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办到今天,近30年里,每年夏天7月,无数乐迷从亚洲乃至世界各地相聚于此,度过“天为被、地为床”的三天户外时光。
露营是Fuji Rock重要的一部分——如果只是为了听音乐,又不差钱,当然可以住在附近的民宿(每到音乐节期间价格都会翻番),或是拼运气抢王子酒店的入住资格。但对大多数来这里的乐迷来说,他们都要背着帐篷、睡袋、露营椅,在音乐节前一天就到露天营地中把地钉一支支敲牢,然后开始度过吃喝拉撒都要排队、手机无处充电,硬扛夏日暴晒或台风暴雨的三天。
“这里早晚温差很大,好在夏天没有蚊子,因为都被蜻蜓吃光啦。”音乐博主FaKe_mUsic说道。对户外音乐节和露营无感的人来说,Fuji Rock总和“吃苦”联系在一起。但我身边总有许多人乐此不疲,纷纷诉说着那些难忘的经历和感动的瞬间,同时关注着今年的阵容,蠢蠢欲动。
对他们来说,热爱Fuji的理由,似乎并不只有音乐。
人间小计
新媒体运营、撰稿人、博主
我是2019年去的Fuji Rock,疫情之后这个时间概念就变得模糊了,那届Fuji就像是疫情前最后的一个游戏存档点一样。之前虽然也身处音乐节和演唱会这个行业,但并没有去中国内地以外去实地感受过世界的样子。差不多在2018年的时候去了一次香港的Clockenflap,然后开始觉得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,去重新感受音乐——无论是熟知的还是新听到的,身边可能是来自不同世界、不同语言的歌迷,这种体验是完全不同的。然后我就想到了日本,相比去火人节或者科切拉这种完全西方文化的呈现,我觉得可能日本会更容易接受一点。
最终让我动心的还是那一届的阵容,有我喜欢的Thom Yorke、The Cure和当时非常火的Sia,都是国内不太容易看到的艺人。如果去日本,三天就能把他们一网打尽。正好那时候刚从前一家单位离职,有一种“逃离”的状态。
2019年那届的天气真的是噩梦,从下雨到台风升级,所有人的帐篷都在漏水,地势低的营地变成了池塘,很多人临时转移到了隔壁的王子酒店,在他们的大宴会厅里打地铺。
在野外扎营三四天,圈内人会戏称它是吃苦夏令营或者军训,但对平时996的打工人来说,其实也是一片世外桃源。在山里手机电不够、信号不好,你可以从物理上去隔绝开城市生活。
每天早上对着演出时间表仔细做功课,在不同舞台间穿梭,有时候是无目的的漫游。我记得在等待某场演出的时候,我在舞台上意外听到了我大一时候MP3里一位日本女歌手的歌,她就这样穿越十年的时间站在我的眼前,那一瞬间浑身鸡皮疙瘩竖起来了。
那一年非常搞笑的事,演出表上有一支乐队Red Hot Chili Pepper,结果到了现场才知道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支美国“红辣椒”,而是一支日本爵士乐队。你会看到周围有穿了红辣椒文化衫的白人老外,同样一脸错愕。不认识的歌迷们相互一看都明白中招了,有人摇头有人大笑,无论什么语言、国家、种族,在这里都是音乐国的人,这种感觉真的非常棒。
你可以把Fuji理解成一个巨大的开放世界游戏,喜欢上一支新的乐队就像打开了隐藏宝箱,在山谷角落偶遇某个艺术装置,像开到了新的神庙,历经重重艰险终于听到真爱乐队,就像终于打到大BOSS……每个玩家在里面都有不同的玩法,有的人打怪升级,有的人收集道具、找珍贵的食材,Fuji Rock就是这样一个世界。
雨夜,山路上的迪斯科灯球
MOG
平面设计师、大学教师、桂林公园FM主播
我是2017年去的Fuji Rock。之前就一直想去一次真正的户外音乐节,距离国内最近、水准最好的,首选肯定就是Fuji了。
去Fuji之前就听说可能会遇到比较糟糕的天气状况,因此在出发前一两个月就准备好了会用到的户外装备,2017年,国内的露营文化还不像近两年这么发达,所以采买的露营装备其实无法适应3-4天的极端(大雨台风)的状况。
随着对现场状况的进一步了解,才知道应该早做准备,或预定帐篷、或直接租车前往更加舒适的露营地,甚至有更早的抽签预定附近的王子酒店等。结果就是3天的大雨,再加上举家前往,儿子只有6岁,整个难度提升了很多。
到达后在中心广场集合
除了要克服户外的天气问题,上厕所和洗澡都会是一个大问题,因为是移动厕所,在两三天后就很难保持干净,以及每天早上排队洗漱也很崩溃,后期完全是靠去蹭王子饭店的洗漱设施。
尽管有着这样的重重难关,Fuji依然深深打动了我们,如果你想完整体验Fuji Rock的话,我还是会推荐你露营,而不是住民宿或酒店。现场极具效率的组织人员、高素质的乐迷以及热烈的音乐节气氛都是我难忘的一部分,除了几个主舞台的演出,其他小的舞台也有很棒的音乐人。还有一点就是要多注意身边的人,很可能就是你喜欢的音乐人或者偶像艺人!
另外,Fuji是对家庭和孩子很友好的音乐节(儿童免费),看到很多年轻的夫妇拖家带口的露营,和孩子一起享受音乐节,这很打动我。
音乐万岁!
FaKe_mUsic
音乐自媒体、唱片收藏爱好者
我一共去过两次Fuji,第一次是2014年孤身一人以露营的形式去体验,第二次则是2023年和朋友们结伴前往,住的民宿。
知道这个音乐节差不多是2012至2013年,2012年的阵容对于英式摇滚乐迷而言属于顶配级别的,拥有着Radiohead、The Stone Roses以及散装的Oasis(Beady Eye和Noel Gallagher)等。这些我所喜欢的乐队很难来到大陆演出,所以去日本Fuji看的可行性相对较高些。
计划终于在2014年落实,一来以Fuji Rock音乐节为背景的动画片《Beck》对我影响颇深,二来那阵子疯狂迷上的Manic Street Preachers,所以最终下定决心前往“朝圣”。
当时一切都是未知数,网上几乎找不到什么相关的攻略,不像现在豆瓣、小红书上随便一搜就能搞定,甚至还有专人订制行程和商业旅游团组队游玩。那会儿我是第一次去Fuji也是第一次去日本,未知的变数越多就会增加更多冒险的成分,体验过程中的快感也会加倍获得。
Fuji Rock师承于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户外音乐节英国Glastonbury,简直就是G节的亚洲版本。这类音乐节的体验是综合性的,即便不是以看演出为目的,都可以玩的非常开心。比如Fuji会有儿童专属的游乐区域,可以乘坐“单一区间距离最长”的坐缆车去“白日梦舞台”,可以在溪水边玩耍可以锯木头带回家做杯垫,还会有马戏魔术钢管舞表演等等。而内在方面,就是爱与和平吧,你能在这人真切的感受到这“乌托邦”式的人文气息。
Fuji在环保方面贯彻落实的非常到位,音乐节最初1997年开始举办,结束时一地垃圾跟现在的大部分音乐节没啥区别。而今的Fuji严格实施垃圾分类,一个饮料瓶的盖子、包装纸,塑料瓶需要分别放进三个不同的垃圾桶内,部分回收垃圾将变成第二年的环保塑料袋,而且非常好看。Fuji已是当今世界最干净的音乐节之一。
对于想入坑的朋友,我建议去Fuji玩,比门票先要考虑的是想好到底是住酒店还是露营,最近的王子酒店需要抽签,而性价比高的民宿很早就会被订完,得早做决定。Fuji里不管做啥都要排队排队还是排队,跟小伙伴组队合理分配时间很重要。
20世纪老年
Touching Studio制片人、音乐爱好者
我之前总共去过五次Fuji Rock,今年也买票了,准备升上六年级。
年轻的时候喜欢陈绮贞,博客时代看她分享过fuji rock,那算是第一次知道fuji rock。后来身边也有朋友12,13年时候去过,说特别棒,于是14年第一次去体验了一下。那次从前夜祭体验开始到结束,怎么说呢,就是特别感动,无数个瞬间都会让你觉得太美好了,这不就是你想象中乌托邦的样子么。
印象深刻的事挺多的,就说前夜祭的抽奖环节吧:我记得有个中奖者上台,主持人问他是第几次来?他说第五次,以后还是每年回来。我当时还没怎么觉得这句话的份量,等音乐节结束后,我就决定:尽量每年都来,以后有小孩子了也要带他来这里,把去Fuji Rock作为一个家庭的重要节日。
Fuji Rock是音乐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,在山谷里的大合唱实在太美好了。相比其他音乐界,Fuji给我的感觉特别纯粹。我看现场和音乐节比较多,比较在意现场的氛围,站在你身边的人是不是对的,因为那种能量会影响彼此。Fuji因为需要你坐新干线去一个稍微远的地方,需要你排队坐车上山,需要你经历日晒雨淋,需要你每天走很多的路来辗转各个舞台等等,这些是对你的考验,就会筛选掉一些并不是热爱音乐的人。
所以来Fuji的大多数人的能量和你接近,你会被这种能量感染。你会看到很久没见的朋友在这里相聚拥抱,你也可以享受一个人背着座椅在大雨中吃一碗拉面,还有就是主舞台后方专门为残障人士设置的观看平台。Fuji是一个非常包容的音乐节,它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音乐喜好,同时对于热爱户外的人也会喜欢这里。
2019年小孩三岁时候我带他第一次去了Fuji ,小孩子也很喜欢这里,那年雨很大,小孩就踩水玩,特别开心。后来疫情几年没法去,23年又带小孩去了,然后小孩就一直待在kid森林里和其他日本小孩玩,语言也不通,但也就这么玩到一块了,还认识了一个台湾小朋友,两个人天天一起玩。音乐节结束后,我问他明年还来么,他说:虽然有点累,但是还要来。另外他还说想学日语,为了明年来可以和日本小朋友沟通。
撰文-Leo
编辑-婳
图片由受访者提供,部分来自网络